聚合国内IT技术精华文章,分享IT技术精华,帮助IT从业人士成长

收费的理由:上海观察

2013-12-17 08:35 浏览: 849276 次 我要评论(0 条) 字号:

有消息说,新成立的上海报业准备推出一款名为“上海观察”的资讯类产品。这算是上海报业成立之后的第一个新媒体产品,我四处打探了一番。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个产品走的路径是收费模式:月费10元或年费100元。其特点在于非新闻类非纸质类,只聚焦于观点、评论和分析,运行于PC、手机与平板上。

在上海报业成立之前,我就听说当时的解放集团有意做一款所谓“新媒体产品”,故而,确切地说,这是延续解放当时的运行步骤,倒不是上海报业成立之后的新媒体动作。时下,新闻类产品极多,这一款聚焦于主观看法的原创性质的资讯产品,倒是值得一观。但问题在于:收费模式行得通吗?第二个问题是:包括微信在内的各种公众账号大行其道,大量的单体资讯类APP日活率惨不忍睹,这个APP能有多少活跃度呢?

关键看,用户为什么要缴费。或者说,收费的名义是什么。

在数字疆域中,让用户为内容买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只有三种情况下是可能成立的:1)所谓网络文学的长篇连载小说;2)非常特殊的小众的需求,比如说调研报告;3)明码标价的纸质书打折卖电子版。上海观察这款产品显然不属于一和三,是不是属于二还要看具体的内容。而且,收费内容面临着盗版的威胁,虽然从道理上说可以去打击,但打击行为耗时耗力,还没等打击成功,就已经被活活拖死。故而,在我看来,走用户付钱来阅读内容,这条路基本上是条死路。即便借助于一些行政力量——我听闻的消息是,经由征订路径,该产品尚未面世,已经搞到了13万收费订户——依然是个小众产品,后续想要做大并不容易。征订是付钱的人不看,看的人不付钱,最终真正意义上的活跃度会很成问题。

有没有第四种可能?

国内EMBA收费不菲,但依然有人趋之若鹜,其实很多交钱的“学生”心知肚明的一点是:EMBA说白了就是混一个圈子。进入这个圈子的金钱门槛极高(大概是明码标价最贵的一种了,呵呵),但“学生们”并不在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卖圈子的案例。至于到底学到了什么,那是搂草打兔子,顺带手的事。

对于一个用户来说,10块钱一个月当然不是什么大钱,但如果说是ta让付钱换取内容,哪怕就是1块,ta都会觉得很贵。但如果是10块钱作为一个门槛,混入一个圈子,这10块钱显然相当便宜。其实互联网圈子里有很多在茶馆、咖啡馆的聚会,都是要参与者自行买单解决饮料问题的。我的一个朋友在张江一个咖啡馆里搞系列讲座活动,到场的人免费听内容付钱买饮料/简餐,两周一期,已经搞了145期,可见圈子生命力之旺盛。

我还有一个朋友,最近在捣鼓他的创业项目:一个众筹平台。我在他的平台上尝试性地众筹预售一本计划明年出版的书。不过,我这位朋友跟我说,我这类众筹其实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真正寄希望的事情大致是这样的:我经常出差于北广深,在某地我并不会每分钟都排满,可能会有2-3个小时的空档。他希望我把这个空档拿到他的平台上去众筹:比如邀请5-6个人和我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饮料费用自理,而且还得为这场见面额外给我…唔…比如100块钱。我的朋友认为我这种空档时间是卖得掉的,不过我倒是很谦虚地认为我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足以卖出这种空档时间。但他的想法,听上去,似乎是逻辑成立的。

扯开去讲了三件事,让我们现在回到这款每个月要付费10块钱的“上海观察”上来。

这款产品的天然优势在于行政力量,这是实情,没什么好避讳的。一位从事教育行当的大概官至副处级还不是处级的友人,就为他分管的多个学校中的多名教师订了一个。我们现在假设其中有一位知名中学的教师愿意卖掉ta某天2-3小时的咖啡时间,我是经历过儿子小升初之苦的人,会欣然缴费前往。医生、律师,这类专业工种,同样很有前景去卖自己的咖啡时间。当然,这种赤裸裸的直截了当的利益交换,很多人会很不习惯。于是可以参考张江那位朋友那种兜着圈子交钱的方式。

是故,10块钱作为内容付费并不可行,但作为圈子进入门槛,消费的感觉完全不同。10块钱并不保证你一定混入某个圈子,但却是混入某个圈子的起步点。这个消费逻辑,就可以基本成立。而提供圈子类的社交服务,微信公众账号是很难满足的,做一个APP倒是可行性更大一些。而10块钱的支出,其实是为打造圈子建立一个必须的门槛的。

然而,做圈子的运营力度,要远远超过一个做纯内容供给的,后者但凡略有点钱,撑起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场子来并不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团队在创业的时候,很容易就走到内容供给上去——而做圈子,不仅要线上搭建社区,还要线下组织活动,联络各种人士,麻烦程度远远超过做内容的。

上海观察究竟是做出一个纯资讯类产品呢?还是做出一个以资讯为皮圈子为实的社交媒体类产品呢?这就完全看后续的具体运营。老实讲一句,用10元/月的代价仅仅去看一些资讯内容,看似运营不费时费事,但要从长久角度而言,非常艰难。只有费时费力的延展到线下俱乐部、圈子、活动之类,或许才是可以期待的。

—— 钛媒体供稿 ——

后续消息:

1)上海观察已经推出
2)微信新出一个名为“微社区”的东东,微信中开始继群后又一款群体社交的产品。

转载说明:
1、本博客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可以自由转载,谢绝长微博形式转载;
2、转载时请注明本人大名,魏武挥,不是魏武辉,不要搞错。
3、转载时请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Copyleft © 2013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关注我的微博
欢迎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ittalks
欢迎 于搜狐新闻客户端中订阅“魏武挥”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