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国内IT技术精华文章,分享IT技术精华,帮助IT从业人士成长

【桃李满天下】钟阿林——一半是海洋,一半是火焰

2023-11-20 11:53 浏览: 169789 次 我要评论(0 条) 字号:






钟阿林,实验室200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金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系统虚拟化。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重庆大学,后在三峡大学任教。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后,再次回到了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近年依然执着于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研究,并尝试着寻找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点。






应实验室公众号“穿过丛林”的邀约,钟阿林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在CGCL大家庭里的点点趣事,也分享了毕业后自己的工作历程。




一、海洋



高中时代,我的高考梦就是华中科技大学,但当时我就读于鄂西偏僻的一个山区县高。尽管我在县高是绝对的全年级第一名,却仍然无法跻身华科,只能带着少许遗憾进入了同样属于教育部直属的重庆大学。在重庆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只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学科学得较好,要么满分,要么全年级第一,这能给我自己带来些许的自豪感。

当时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刻骨铭心,那就是我们那一届是国家决定大学生参加军训的第一届。在重庆大学新生报到后的第二天,我们就登上了开往四川广元的绿皮火车,在广元某教导团,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生活。虽然条件艰苦,训练很累,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在军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祖国和人民的概念深深印在心中,当我们结束军训离开部队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眼泪哗哗的。从那一刻起,我便有了一生抹不掉的“军旅情结”,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一直默默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

第一次见到金老师,是实验室在三峡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一年一度的暑期年会的时候,当时我代表三峡大学计算机系负责接待,虽然久仰金老师的大名,但从未谋面。金老师率众走下汽车的情景,宛如昨日:穿着一件实验室文化衫,丰神俊逸,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傲江湖”的微笑,分明是一个看起来不到三十的帅小伙(与我的先前想象差异很大)。在廖小飞老师的引荐下,我忐忑地向金老师表达了我想成为他学生的愿望,金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数学成绩如何?第二,本科毕业于哪个高校?在听了我的回答之后,当即表示可以。就这样,我经过复习考试,略带坎坷地进入了实验室,成为CGCL实验室的一个博士生,不言而喻,能师从金老师,那份喜悦是至今难忘的。

进入实验室,我被分在吴松老师组,从网格计算到计算系统虚拟化,开始了较为漫长的读博的科研历程。整个实验室学术氛围浓厚,学术队伍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而处在塔尖的无疑是金老师,金字塔的第二层就是吴松、廖小飞、邹德清、石宣化、陈汉华、余辰等一大批优秀青年老师了,第三层就是我们这些博士生,第四层是硕士生。

我一进实验室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的师兄弟、师姐妹们一个比一个优秀,比如齐力、曹海军、高巍、曹文治、杨思睿、罗雅琴、邓莉、程戈、刘海坤、凌笑、周理科、张宇、覃韩锋、潘晓东、蒋海鸥、童冠、曾纯强等,太多太多,我就不一一点名了。跟实验室的师兄弟们比起来,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菜鸟,唯有的前进方式,就是默默追赶。

我慢慢总结出一个经验,在科研方面要想得到金老师的真传,一定要去金老师亲临的硕士博士开题现场以及参加一年一度的实验室暑期学术年会。因为金老师对每个开题题目的点评及建议,能充分体现出金老师的在学术方面的思想精髓及前瞻能力。比如:如何从复杂的工程问题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如何判断一个题目是否具有创新性,如何超强逻辑性地搭建博士论文框架等等。这些对我毕业后在三峡大学带研究生的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当时写好一篇paper,发到了金老师的邮箱,但过去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金老师的回复。后来在余辰老师的提醒下,我才发现,是因为没有按照金老师先前的要求提交正确的文件格式,所以被“拒收”了。虽然看起来近乎苛刻,但实际上是金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经历让我在以后的论文撰写和投稿时,会很仔细的按照接收方的要求认真修改和设置安排。同样地,后来我在三峡大学带研究生的时候,也会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

在实验室的科研历程实际上是“痛并快乐着”的历程,有泪水,也有欢笑!当我写好博士论文初稿之后,我在实验室进行了博士论文预答辩,吴松老师、石宣化老师、陈汉华老师等当场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我修改论文摘要,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记得当时每修改一次,我就发给覃韩锋师弟看,他每每都觉得不够流畅,直到最后一稿,他终于说读起来有感觉了。论文发出去盲审,三个盲审专家如果有一个评级是“C”,那我毕业就堪忧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盲审专家评级都是“A”,听到研究生办郭老师电话告知我这一喜讯的那一刻,我感觉天空是如此地湛蓝,海水是如此地温柔!

好事多磨,我大概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少有的经历了两次毕业答辩的博士生。第一次答辩,答辩主席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由于我前期未做好充分准备,有一个环节缺失,导致答辩无效,只能准备第二次答辩。金老师严肃地告诉我,半年以后再考虑安排答辩的事。当时我的心,那是冰凉冰凉的。但金老师还是“铁血柔情”型的,看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准予我半个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博士毕业答辩。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作为答辩主席,宣布我顺利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答辩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成功来之不易。

答辩后合影


实验室文化是丰富的,在实验室刘英书老师的鼓励下,我导演了2007实验室迎新晚会。我当时给晚会定的主旋律是“金色的海洋”,采用了“奥斯卡颁奖晚会”的框架,以郎朗的钢琴曲为晚会开场曲目,整个晚会温馨而浪漫。除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尤为重要的是,老师们都以“颁奖嘉宾”的形式,真正参与进去。稍显遗憾的是,金老师当时因事要去北京,没能亲自参加,只是后来看了晚会视频回放。在实验室还有一件我感到自豪的事,实验室CGCL的中文名“穿过丛林”,就是我取的,感谢实验室采纳了我取的这个名字。

离开实验室这么多年了,很想念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宛若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航行在海洋上,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海水的浪花一波连着一波,我们乘风破浪,攻破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这也是我副标题“一半是海洋”的含义。



二、火焰



追寻当时考博的初心,一是为了实现儿时的一个理想,二是因为不断进取的人生信条。从实验室毕业后,我一直在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带出了不少优秀学生。在实验室毕业的硕士生肖德山和黄东锋就是我在三峡大学带出来,并推荐到实验室的。在三峡大学的科研团队管理和研究生教学中,我一直秉承实验室的科研和管理理念,充满激情地工作着。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在教学岗位上的兢兢业业,看到学生们的不断成长,对于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内心也很有成就感。

在2015年参加合肥承办的中国计算机大会过程中,我跟刘海坤专门去拜访了金老师。金老师在听了我的工作规划后,给我一个很实际的忠告:在三峡大学专注好教学工作。事实证明,金老师的判断是正确的。三峡大学的环境和氛围,更适合专心育人。然而,研究生教学理念与实验室的差距,还是让我产生了深深的专业孤独感。

钟阿林和留学生 


人生所有的机会,都是在你全力以赴的道路上遇到的。为了不辜负多年所学,为了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2019年我决定在业余时间自主创业,在自己的老家开办了一个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是少儿编程、机器人培训、软件外包、人工智能应用系统集成等。每个星期从周一到周五在三峡大学工作,周六和周日回恩施老家从事公司业务。

一个人驾车来回十个小时的山路,需要较大的意志力,但我从未动摇。因为我觉得,经历过广元军训,经历过金色海洋大家庭熏陶过的我,就像一团滚动炽热的花火,永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激情和对事业的追求!这也是我副标题取名“一半是火焰”的原因!跟实验室师兄弟们相比,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唯有的是对实验室的满满的眷恋之情和对生活充满正能量的不断追求!

最后,

祝愿实验室越来越好,

祝愿金老师和实验室其他老师们

永远年轻、快乐、心想事成!

 祝愿同学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我为我是金色海洋大家庭中的一员永远感到骄傲!


—穿过丛林 —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