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国内IT技术精华文章,分享IT技术精华,帮助IT从业人士成长

模糊C聚类算法Fuzzy C-Means

2022-09-10 18:15 浏览: 3532153 次 我要评论(0 条) 字号:

Fuzzy C-Means简介

模糊理论

模糊控制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一项经典方法。其原理则是模糊数学、模糊逻辑。1965,L. A. Zadeh发表模糊集合“Fuzzy Sets”的论文, 首次引入隶属度函数的概念,打破了经典数学“非0即 1”的局限性,用[0,1]之间的实数来描述中间状态。

很多经典的集合(即:论域U内的某个元素是否属于集合A,可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在经典集合中,要么0,要么1)不能描述很多事物的属性,需要用模糊性词语来判断。比如天气冷热程度、人的胖瘦程度等等。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把只取1或0二值(属于/不属于)的普通集合概念推广0~1区间内的多个取值,即隶属度。用“隶属度”来描述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对于冷热程度,我们采取三个模糊子集:冷、暖、热。对于某一个温度,可能同时属于两个子集。要进一步具体判断,我们就需要提供一个描述“程度”的函数,即隶属度。

例如,身高可以分为“高”、“中等”、“矮”三个子集。取论域U(即人的身高范围)为[1.0,3.0],单位m。在U上定义三个隶属度函数来确定身高与三个模糊子集的关系:

$$mu_{text {矮}}(x)= begin{cases}1 & 1.0 leq x leq 1.50 \ frac{1.65-x}{0.15} & 1.50 leq x leq 1.65 \ 0 & 1.65<x leq 3.0end{cases}$$

模糊规则的设定:

  • 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藉由询问经验丰富的专家,在获得系统的知识后,将知识改为…THEN ….的型式。
  • 操作员的操作模式,记录熟练的操作员的操作模式,并将其整理为…THEN ….的型式。
  • 自学习,设定的模糊规则可能存在偏差,模糊控制器能依设定的目标,增加或修改模糊控制规则

FCM初识

FCM的C跟K-Means的K是一样的,指的是聚类的数目。F—Fuzzy是模糊的意思,指的是“一个事件发生的程度”。用在我们的聚类上面,第一条记录以怎样的概率或者说程度属于第一类,又以怎样的程度属于第二类等等。跟传统的聚类有所区别的地方就是,他改变了传统分类的时候非此即彼的一个现象,一个对象可以以不同的程度同时属于多个类。这个其实是跟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更契合的。比如说,“秃与不秃”,一个人有多少发量就说他是秃的。

所以说,“模糊”概念的提出,更能描述现实。模糊的程度我们用模糊函数$mu_A(x)$来衡量他表示的是集合X中的元素x对集合A的隶属程度。

FCM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它的思想就是使得被划分到同一簇的对象之间相似度最大,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最小。模糊C均值算法是普通C均值算法的改进,普通C均值算法对于数据的划分是硬性的,而FCM则是一种柔性的模糊划分。

情景:假设现在有一群人,要将他们自动分成大人和小孩两类,以身高作为分类标准(若身高大于160cm为大人,小于160cm为小孩)。现有一人身高为100cm,那么根据上述标准,不难判断,他会被划分到小孩一组。但是如果他的身高为159cm,该如何划分呢?

  • IDEA1:无论如何159cm总是小于160cm,应该被分到小孩组。
  • IDEA2:159cm很接近160cm,更偏离小孩组,应该被分到大人组。

以上两种说法体现了普通C均值算法(HCM)和模糊C均值算法(FCM)的差异:

  • 普通C均值算法在分类时有一个硬性标准,根据该标准进行划分,分类结果非此即彼。(IDEA1)
  • 模糊C均值算法更看重隶属度,即更接近于哪一方,隶属度越高,其相似度越高。(IDEA2)

由以上叙述不难判断,用模糊C均值算法来进行组类划分会使结果更加准确!

Fuzzy C-Means算法原理

基础概念

隶属度函数

隶属度函数是表示一个对象x隶属于集合A的程度的函数,通常记做$mu_A(x)$,其自变量范围是所有可能属于集合A的对象(即集合A所在空间中的所有点),$mu_A(x)$的取值范围是[0,1],即$0<= mu_A(x)<=1$。越接近于1表示隶属度越高,反之越低。

模糊集合

一个定义在空间X={x}上的隶属度函数就定义了一个模糊集合A,即这个模糊集合里的元素对某一标准的隶属度是基本相近的。在聚类的问题中,可以把聚类生成的簇看成一个个模糊集合,因此,每个样本点对簇的隶属度就在[0,1]区间内。

FCM原理

模糊c均值聚类融合了模糊理论的精髓。相较于k-means的硬聚类,模糊c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聚类结果。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数据集中的对象不能划分成为明显分离的簇,指派一个对象到一个特定的簇有些生硬,也可能会出错。故,对每个对象和每个簇赋予一个权值,指明对象属于该簇的程度。当然,基于概率的方法也可以给出这样的权值,但是有时候我们很难确定一个合适的统计模型,因此使用具有自然地、非概率特性的模糊c均值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简单地说,就是要最小化目标函数$J_m$:(在一些资料中也定义为SSE即误差的平方和)

$$J_m=sum_{i=1}^N sum_{j=1}^C u_{i j}^mleft|x_i-c_jright|^2 , 1 leq m<infty$$

m是一个模糊化程度的参数,待会我们会提到它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这个算法有一个约束条件,就是某一个元素对所有类别的隶属程度的值加起来要等于1。

i,j是类标号;$ u_{ij}$表示样本属于j类的隶属度。i表示第i个样本,x是具有d维特征的一个样本。是j簇的中心,也具有d维度。||*||可以是任意表示距离的度量。

聚类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就是类内相似度最小,类间相似度最大,这个时候点和中心的加权距离之和就是最小的。所以我们我们只要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就可以了。所以最优解的的表达式就是:

$$min (J_m(U, V))=min (sum_{i=1}^c sum_{j=1}^n u_{i j}^m d_{i j}^2)$$

对于有约束条件的求极值问题,一般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解决。先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F=sum_{i=1}^c sum_{j=1}^n u_{i j}^m d_{i j}^2+sum_{j=1}^n lambda_j (sum_{i=1}^c u_{i j}-1)$$

函数中共有三个变量,$u_{i j}$, $v_i$, 和$lambda_j $,分别求偏导, 得到U和V的最优解

$$u_{ij} = left[{sumlimits_{k = 1}^c{(frac{d_{ij}}{d_{kj}})}^{frac{2}{m – 1}}}right]^{- 1}$$

$$v_{i}=frac{sum_{j=1}^{n}x_{j}mu ^{_{ij}^{m}}}{sum_{j=1}^{n}mu _{ij}^{m}}$$

注:对于单个样本,它对于每个簇的隶属度之和为1。

迭代的终止条件为:

$$max_{ij}{left|u_{ij}^{(k+1)}-u_{ij}^{(k)}right|}<varepsilon_i$$

其中k是迭代步数,是误差阈值。上式含义是,继续迭代下去,隶属程度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认为隶属度不变了,已经达到比较优(局部最优或全局最优)状态了。该过程收敛于目标$J_m$的局部最小值或鞍点。

抛开复杂的算式,这个算法的意思就是:给每个样本赋予属于每个簇的隶属度函数。通过隶属度值大小来将样本归类。

算法步骤

  • 初始化设定聚类个数c (1<c<n), 模糊指数m(m>1),最大迭代数T,收敛的精度ε,用随机数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0)
  • 计算质心,FCM中的质心有别于传统质心的地方在于,它是以隶属度为权重做一个加权平均。
  • 更新模糊伪划分,即更新权重(隶属度)。简单地说,如果x越靠近质心c,则隶属度越高,反之越低。
  • 重复优化过程,直到满足如下的终止条件

参数的选择

前面提到,在应用FCM对给定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时,需要涉及两个参数的选取问题:c和m。只有选取正确了才能得到好的聚类效果。所以说怎样选取好的参数是关键所在。

聚类数目c的选择

对c的选取我们有一个评价指标,就是L(c)这个函数,分子表示的是类间距离之和,分母表示的是类内间距之和,因此整个L的值就越大越好。

$$mathrm{L}(c)=frac{sum_{i=1}^c sum_{j=1}^n u_{i j}^mleft|v_i-bar{x}right|^2 /(c-1)}{sum_{i=1}^c sum_{j=1}^n u_{i j}^mleft|x_j-v_iright|^2 /(n-c)}$$

下面四个图是论文里面对不同的c做的一个实验,表格第一行指的是最佳的分类数目,第二行是L函数对不同分类数目的值,可以看到用L函数就可以选择出最佳的c。

模糊系数m的选择

另外,目标函数里面的m值也是需要我们确定好的。那这个m值我们怎样选择呢,首先m代表的是模糊C平均算法的模糊系数,它可以影响分类的准确程度。

我们看下面四张图,第一个图是原始的数据集,我们给定c等于9,2,3,4这三个图里我们只给出中心向量,当m=1.2的时候,这9个点比较分散,这样就会受噪声点的影响比较大,远离了我们的主流,而当m=3.5的时候这些点又比较集中,对偏离主流的点的控制力又比较弱。

通常来说, m 选取 2.0 是比较合理的。

FCMPython实现

# -*- coding: utf-8 -*-
"""
Created on Wed Mar 27 10:51:45 2019
@author: youxinlin
"""
import copy
import math
import random
import time
 
global MAX # 用于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
MAX = 10000.0
 
global Epsilon  # 结束条件
Epsilon = 0.0000001
 
def import_data_format_iris(file):
    """
    file这里是输入文件的路径,如iris.txt.
    格式化数据,前四列为data,最后一列为类标号(有0,1,2三类)
    如果是你自己的data,就不需要执行此段函数了。
    """
    data = []
    cluster_location =[]  
    with open(str(file), 'r') as f:
        for line in f:
            current = line.strip().split(",")  #对每一行以逗号为分割,返回一个list
            current_dummy = []
            for j in range(0, len(current)-1):
                current_dummy.append(float(current[j]))  #current_dummy存放data
 
    #下面注这段话提供了一个范例:若类标号不是0,1,2之类数字时该怎么给数据集
            j += 1 
            if  current[j] == "Iris-setosan":
                cluster_location.append(0)
            elif current[j] == "Iris-versicolorn":
                cluster_location.append(1)
            else:
                cluster_location.append(2)
            data.append(current_dummy)
    print("加载数据完毕")
    return data
#	return data , cluster_location
 
def randomize_data(data):
    """
    该功能将数据随机化,并保持随机化顺序的记录
    """
    order = list(range(0, len(data)))
    random.shuffle(order)
    new_data = [[] for i in range(0, len(data))]
    for index in range(0, len(order)):
        new_data[index] = data[order[index]]
    return new_data, order
 
def de_randomise_data(data, order):
    """
    此函数将返回数据的原始顺序,将randomise_data()返回的order列表作为参数
    """
    new_data = [[]for i in range(0, len(data))]
    for index in range(len(order)):
        new_data[order[index]] = data[index]
    return new_data
 
def print_matrix(list):
    """ 
    以可重复的方式打印矩阵
    """
    for i in range(0, len(list)):
        print (list[i])
 
def initialize_U(data, cluster_number):
    """
    这个函数是隶属度矩阵U的每行加起来都为1. 此处需要一个全局变量MAX.
    """
    global MAX
    U = []
    for i in range(0, len(data)):
        current = []
        rand_sum = 0.0
        for j in range(0, cluster_number):
            dummy = random.randint(1,int(MAX))
            current.append(dummy)
            rand_sum += dummy
        for j in range(0, cluster_number):
            current[j] = current[j] / rand_sum
        U.append(current)
    return U
 
def distance(point, center):
    """
    该函数计算2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列表)。我们指欧几里德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
    """
    if len(point) != len(center):
        return -1
    dummy = 0.0
    for i in range(0, len(point)):
        dummy += abs(point[i] - center[i]) ** 2
    return math.sqrt(dummy)
 
def end_conditon(U, U_old):
    """
    结束条件。当U矩阵随着连续迭代停止变化时,触发结束
    """
    global Epsilon
    for i in range(0, len(U)):
        for j in range(0, len(U[0])):
            if abs(U[i][j] - U_old[i][j]) > Epsilon :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normalise_U(U):
    """
    在聚类结束时使U模糊化。每个样本的隶属度最大的为1,其余为0
    """
    for i in range(0, len(U)):
        maximum = max(U[i])
        for j in range(0, len(U[0])):
            if U[i][j] != maximum:
                U[i][j] = 0
            else:
                U[i][j] = 1
    return U
 
# m的最佳取值范围为[1.5,2.5]
def fuzzy(data, cluster_number, m):
    """
    这是主函数,它将计算所需的聚类中心,并返回最终的归一化隶属矩阵U.
    参数是:簇数(cluster_number)和隶属度的因子(m)
    """
    # 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
    U = initialize_U(data, cluster_number)
    # print_matrix(U)
    # 循环更新U
    while (True):
        # 创建它的副本,以检查结束条件
        U_old = copy.deepcopy(U)
        # 计算聚类中心
        C = []
        for j in range(0, cluster_number):
            current_cluster_center = []
            for i in range(0, len(data[0])):
                dummy_sum_num = 0.0
                dummy_sum_dum = 0.0
                for k in range(0, len(data)):
    				# 分子
                    dummy_sum_num += (U[k][j] ** m) * data[k][i]
                    # 分母
                    dummy_sum_dum += (U[k][j] ** m)
                # 第i列的聚类中心
                current_cluster_center.append(dummy_sum_num/dummy_sum_dum)
            # 第j簇的所有聚类中心
            C.append(current_cluster_center)
 
        # 创建一个距离向量, 用于计算U矩阵。
        distance_matrix =[]
        for i in range(0, len(data)):
            current = []
            for j in range(0, cluster_number):
                current.append(distance(data[i], C[j]))
            distance_matrix.append(current)
 
        # 更新U
        for j in range(0, cluster_number):	
            for i in range(0, len(data)):
                dummy = 0.0
                for k in range(0, cluster_number):
    				# 分母
                    dummy += (distance_matrix[i][j ] / distance_matrix[i][k]) ** (2/(m-1))
                U[i][j] = 1 / dummy
 
        if end_conditon(U, U_old):
            print ("结束聚类")
            break
    print ("标准化 U")
    U = normalise_U(U)
    return U
 
def checker_iris(final_location):
    """
    和真实的聚类结果进行校验比对
    """
    right = 0.0
    for k in range(0, 3):
        checker =[0,0,0]
        for i in range(0, 50):
            for j in range(0, len(final_location[0])):
                if final_location[i + (50*k)][j] == 1:  #i+(50*k)表示 j表示第j类
                    checker[j] += 1  #checker分别统计每一类分类正确的个数    
        right += max(checker) #累加分类正确的个数
    print ('分类正确的个数是:',right)
    answer =  right / 150 * 100
    return "准确率:" + str(answer) +  "%"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加载数据
    data = import_data_format_iris("iris.txt")
    # print_matrix(data)
 
    # 随机化数据
    data , order = randomize_data(data)
    # print_matrix(data)
 
    start = time.time()
    # 现在我们有一个名为data的列表,它只是数字
    # 我们还有另一个名为cluster_location的列表,它给出了正确的聚类结果位置
    # 调用模糊C均值函数
    final_location = fuzzy(data , 3 , 2)
 
    # 还原数据
    final_location = de_randomise_data(final_location, order)
#	print_matrix(final_location)
 
    # 准确度分析
    print (checker_iris(final_location))
    print ("用时:{0}".format(time.time() - start))

参考链接: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