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国内IT技术精华文章,分享IT技术精华,帮助IT从业人士成长

【桃李满天下】唐丹——携冥冥之志,砥志研思

2022-08-18 11:29 浏览: 3794821 次 我要评论(0 条) 字号:


唐丹,实验室2001级硕士生(导师金海教授),硕士期间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集群计算等方向的研究。2004年硕士毕业后,在深圳华为担任硬件研发工程师。2005年至2010年在中科院计算所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担任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部门经理。2018年起在中科院计算所从事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研发工作。2022年起担任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助理院长。

应实验室公众号“穿过丛林”的邀请,唐丹回顾了自己硕士求学期间的点滴滴滴,谈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对自己日后发展的影响,也分享了自己学成以后继续深造和在不同工作岗位的经历。



1

穿过丛林,更多的是甘甜



唐丹是原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4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从事过两年外科医师工作。之所以选择攻读硕士,并且从临床医学专业转换到计算机专业,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一个从事电子计算机方面工作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初中就开始装配收音机和音频放大器等电子设备,高中阶段已经自学了大学本科的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由于高考志愿的原因,他并没有如期进入梦想的电子计算机专业学习。即便如此,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期间,他仍然通过自学完成了软件程序员的考试。幸运的是通过考研,他最终进入了原ICCC实验室(现CGCL实验室),师从金海老师,开启了自己的“穿过丛林”之旅,而这趟旅程更多的是甘甜。

回想起来,他和金海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20年以来在他脑海里面仍然是一个鲜活的场景。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他敲门进入金海老师的办公室,看到有一位老师在埋头书写。环顾四周,办公室的墙面上贴满了海报,仔细看去都是英文内容,有几个大大的缩写“IEEE”、“ACM”等字符很容易辨认并且深深映入到他的心里。这时金海老师抬头温和的和他交流,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他仍然被震撼到了,居然有这么年轻帅气的老师。这次交谈让唐丹明确了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获得的宝贵科研经验至今仍然受用。

在三年的硕士学习期间,他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比较愉快和顺利,并没有遇到转换专业、零基础学习的痛苦,反而乐在其中。总结起来,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金海老师带领下的实验室无疑是最理想的地方。

金海老师学成归国后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国际学术视野、提供了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搭建了高规格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并营造了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实验室的同学只需要专心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即可。在这样良好的科研环境中,他迅速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并获得以下两点体会:1、需要有良好科研心态:科研创新的难点在于未知,但科研创新的成就感也是来自探索未知,兴趣和享受探索未知世界的成就感是坚持科研的主要动力;2、需要找到合适的科研方法:刚开始进入科研工作、对某个领域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可以采取全面分析、仔细分类、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金海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的科研工作逐步取得成效。硕士二年级上学期发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一篇关于集群计算任务调度算法建模的论文,被《计算机学报》录用并发表。在科研工作获得肯定的激励下,硕士二年级下学期又在国际学术会议IPDPS Workshop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英文论文,研究内容是关于集群系统下进程迁移工具。此外,在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中,他也获得了宝贵的国际视野和科研经验。金海老师每年组织多次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全球的专家到实验室介绍科研成果和科研经验。在科研过程中,他在工程能力上获得了巨大提升。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他开始学习和钻研Linux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系统结构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三年的硕士学习一晃而过,在华科美丽的校园和实验室的求学经历是他人生中最为开心的一段求学经历,深深影响到他后续的学习和工作。




2

扎根高性能CPU设计



硕士毕业以后,唐丹并没有想清楚是否一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找了工作,在深圳华为从事硬件开发。经过一年的工作,他对学术研究仍然念念不忘。机缘巧合之下,他考取了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的博士,师从胡伟武研究员,首次接触到高性能CPU设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2019年华科校友论坛偶遇

中科院计算所的学习氛围与金海老师实验室截然不同,更像是介于学术机构和工业界之间,需要完成从原理到原型的研发,有大量的工程任务需要完成。他参与了早期龙芯CPU芯片I/O接口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工程开发之余的时间完成了博士的学术研究工作,并在体系结构方向的国际学术会议HPCA上发表了学术论文。经过4年的紧张工作和学习,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并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学位。他能顺利博士毕业与之前在金海老师实验室所获得的严谨学术研究训练和宝贵的学术研究经验密不可分。博士毕业后他加入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部门经理,从事龙芯CPU芯片的市场推广工作。

2018年唐丹加入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从事高性能开源RISC-V处理器核的研发工作。和项目团队一起研发了性能国际领先的“香山”高性能开源RISC-V处理器核,并将全部源代码和研发工具进行了开源。一经发布便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最受关注的开源硬件项目之一。

2022年起他加入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负责“香山”高性能开源RISC-V处理器核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目标是将“香山”开源项目打造成为开源芯片领域的Linux。目前已有国内外多家头部企业计划采用“香山”处理器核应用在SoC芯片产品中。

与中科院计算所微处理器中心主任、龙芯实验室主任张福新研究员合影于2022年CCF芯片大会




3

后    记



从华科硕士毕业以后,唐丹从事的学习和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甚至工程开发占据了更多的时间,研究方向上也与金海老师实验室有一定差异。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在学术机构工作的原因,仍然有很多与金海老师“邂逅”的机会。和金海老师“邂逅”最多的场合仍然是学术交流,更多的是金海老师作为专家到中科院计算所“检查工作”。特别值得高兴和骄傲的是金海老师的学术影响力如此之大,毕业这么多年仍然没有逃出金海老师的“五指山”。特别让人疑惑的是,金海老师仍然是还是20年前年轻帅气的脸庞,岁月仿佛没有留下痕迹。




4

心愿与祝福



采访的最后,唐丹表示作为CGCL曾经的一员感到骄傲。借此机会表达对实验室的祝福,对恩师的感谢,以及对同窗朋友的思念。

祝愿金海老师永远年轻,祝福实验室硕果累累,再创世界佳绩,日益发展壮大;祝福老师们万事顺心,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祝福同窗好友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穿过丛林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